Tân-kūn

Lohankhapedia (自由的百科全書) 欲共你講..。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
陳郡 (Tân-kūn) (陳郡),中國 (Tiong-kok) (ê) (kó͘) (kūn) (miâ) () (koh) (kiò) (chò)楚郡 (Chhó͘-kūn) (楚郡),陳國 (Tân-kok) (陳國),淮陽國 (Hoâi-iông-kok) (淮陽國) (ia̍h)淮陽郡 (Hoâi-iông-kūn) (淮陽郡),中心 (tiong-sim)地區 (tē-khu) ()這馬 (chit-má)河南省 (Hô-lâm-séng)周口市 (Chiu-kháu-chhī) (hit) (chi̍t) (tah) (Gūi) (Chìn)男縛朝 (Lâm-pa̍k-tiâu) () (ū)本地 (pún-tē)則觀 (chek-koàn)士族 (sū-cho̍k)陳郡謝氏 (Siā-sī)上蓋 (siōng-kài)知名 (ti-miâ)

歷史 (Le̍k-sú)[修改]

秦代 (Chîn-tāi)郡的稱呼 (chheng-ho͘)[修改]

前224年建立,但是郡一開始的名,姚鼐根據《史記͘陳涉世家》記載「攻陳,陳守、令皆不在」,云「則知有陳郡矣」,認為「陳」是郡名[1]。後來多數學者譬喻王國維譚其驤都沿襲這種講法,而且認為秦設有陳郡。但是秦漢人講事,本來就有以郡治縣名代替郡名的習慣,譬喻南陽郡守稱呼宛守,會稽郡守稱呼吳守,東海郡守稱呼郯守。傳世秦封泥有「淮陽發弩」,雲夢秦墓四號墓出土的木牘家書記載「(黑夫)直佐淮陽,功反城久,〔死〕傷未可知也。」黃盛璋就對這家書作過詳細的考証,認為「是秦始皇的時陣,己經有淮陽之名,毋是在漢高帝時才有」[2]。后曉榮考証認為初名叫做「楚郡」,後來才改叫淮陽郡,「傳統上認為是陳郡,實在是千古之誤」[3]。領縣可証者有:陳縣、陽安、汝陽、南頓、汝陰、長平、新蔡、慎縣、柘縣、平輿、陽夏、新郪、新陽、陽城、榆縣、朗陵、陘山、西平、上蔡、成陽安陽、召陵、固陵、寢縣、項縣、安陵27縣[4]

漢朝 (Hàn-tiâu)以後 (í-āu)[修改]

初,屬於韓信的楚國,後來才改叫做郡。高帝十一年(前196年)建立淮陽國[5]惠帝呂后文帝時廢除為郡。景帝三年(前154年)淮陽國改做淮陽郡。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。治陳縣(在這馬的河南省淮陽縣一帶),屬於兗州刺史部成帝元延年間(大約是前8年)領有九縣:陳縣、苦縣(這馬的鹿邑縣一帶)、陽夏縣(這馬的太康縣一帶)、寧平縣(這馬的鄲城縣一帶)、扶溝縣固始縣、圉縣(這馬的杞縣圉鎮)、新平縣、柘縣(這馬的柘城縣)。其管轄的所在大概在這馬的河南淮陽太康鹿邑西華柘城彼一帶。平帝元始二年(2年)有135544戶,981423人,王莽淮陽改名叫做新平

後漢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建置淮陽國,封更始帝劉玄做淮陽王,無偌久國就廢掉[6]。建武十五年(39年)復置淮陽國[7]章帝章和二年(88年)改淮陽國叫陳國[8]漢順帝永和五年(140年),陳國有112653戶,1547572人,領縣有陳、陽夏、寧平、苦、柘、新平、扶樂、武平、長平9縣[9]獻帝建安二年陳國廢做陳郡[10]

三國建置陳郡,領縣有陳、柘、武平、長平、項5縣[11]西晉時陳郡併入梁國,北魏時陳郡設治項縣(這馬的河南沈丘一帶)。隋朝開皇三年(583年)廢除。大業時年間建置淮陽郡,治宛丘縣(這馬的淮陽縣一帶)。唐朝建置陳州。

國王 (Kok-ông)太守 (thài-siú)[修改]

Hioâi陽國 (iông-kok)[修改]

淮陽國(前187年—前180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西漢淮陽國(前187年前180年
第1代 淮陽懷王 劉強 4年 前187年前183年
第2代 淮陽王 劉武 3年 前183年前180年

淮陽國(前176年—前168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西漢淮陽國(前176年前168年
第1代 梁孝王 劉武 8年 前176年前168年

淮陽國(前155年-前153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西漢淮陽國(前155年前153年
第1代 魯共王 劉餘 2年 前155年前153年

淮陽國(前63年-9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西漢淮陽國(前63年9年
第1代 淮陽宪王 劉欽 36年 前63年前27年
第2代 淮陽文王 劉玄 26年 前27年前1年
第3代 淮陽王 劉縯 9年 前1年9年

陳國(88年-197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東漢陳國(88年197年
第1代 陳敬王 劉羨 10年 88年97年
第2代 陳思王 劉鈞 21年 97年117年
第3代 陳懷王 劉竦 2年 118年119年
第4代 陳頃王 劉崇 5年 120年124年
第5代 陳孝王 劉承 不明 125年-?
第6代 陳愍王 劉寵 不明 ?-197年

陳國(232年)

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
曹魏陳國(232年
第1代 陳思王 曹植 10年 232年

歷代 (Le̍k-tāi)太守[修改]

人物 (Jîn-bu̍t)[修改]

注改 (chù-kái) (kip)文現 (bûn-hiān)[修改]

  1. 姚鼐《復談孝廉書》,《惜抱軒文集》卷六
  2. 黃盛璋《雲夢秦墓出土的兩封家信與歷史地理問題》,《歷史地理論集》
  3. 后曉榮《秦代政區地理》,254頁
  4. 后曉榮《秦代政區地理》,254-266頁
  5. 漢書高帝紀》
  6. 後漢書光武帝紀
  7. 《後漢書光武帝紀》
  8. 《後漢書和帝紀》
  9. 《後漢書郡國志》二
  10. 《後漢書獻帝紀》
  11. 錢儀吉《三國會要》

參考 (Chham-khó)書目 (su-bo̍k)[修改]

  • 王先謙,《漢書補注》,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
  • 王先謙,《後漢書集解》,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
  • 譚其驤等,1974,《中國歷史地圖集》,北京:中國地圖出版社
  • 周振鶴,1987,《西漢政區地理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
  • 李曉傑,1999,《東漢政區地理》,濟南:山東教育出版社
  • 錢儀吉,2006,《三國會要》,上海,上海古籍出版社
  • 后曉榮,2009,《秦代政區地理》,北京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