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佇 國立台灣博物館 的林第黃虎期
台灣民主國國旗,是1895年5月23到10月佇台灣建立的台灣民主國咧用的國期佮國徽,因為伊的圖是林代黃虎,閣號做林地黃虎期抑是黃虎期,就佇這面旗仔公佈的彼江,唐景崧發表 "Tâi-oân Bîn-chú-kok To̍k-li̍p Soan-giân"。
歷史[修改]
第一面 "林地黃虎期" 佇1895年5月23台灣民主國成立的時陣出現,因為馬關條約共台灣佮澎湖括予日本。為著莫hőng割出去,宣佈成立 "台灣民主國",紀戰台灣巡撫唐景崧做大總統。無偌久,日軍佔領雞人,唐景崧宣去滬尾 (今淡水區) 的Douglas iôⁿ降,後來閣濟竹篙倫船Arthur號去廈門。仝年6月,賰的人閣佇台南成立 "第二共和",代將軍劉永福成做民主國第2任大總統。 1895年10月,台灣民主國嘛因為劉永福兵敗著隨解散.[1]
台灣民主國為著欲呼應著清帝國國旗的 "黃第林能",就挈 "林第黃虎" 做國旗,所以號做 "林第黃虎期"。根據台灣民主國臨時憲法第4條,台灣 "採用林第黃虎國旗,並作為國徽[2]."
2012年,國立臺灣博物館經過1年半个可政閣修復,確定黃虎示原底是雙面的。正反兩面的虎目睭無仝,正面的虎尪仔人圓圓,是 "暗時的虎"; 反面的虎尪仔人彎彎拿chhiōⁿ月niô͘仝款,是 "日時的虎",正反兩面代表的是晝也或者音容,有 "日也予國" 的講法[3][4]。
各看[修改]
參考資料[修改]
外部連結[修改]
Pang-bô͘:Commons c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