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lā別 (漢字: 嗄嘮別; Basai語ia̍hKetagalan語: Halapeiia̍hHarabe; 華語: ālâubié) 是臺北市北投區的一个地號名,位置彼个區的西南部,範圍差不多包括干豆子 (關渡里),一德里 (一德里),桃源里 (桃源里),稻香里 (稻香里),豐年里 (豐年里),文化里 (文化里) 西部大部分,智仁里 (智仁里) 西部,佮秀山里 (秀山里) 南端勢地第。
地理[修改]
夏lā別徛着大屯山南勘佮忠義山,關渡山冬坎。清國時期,平埔族帶着水磨坑溪 (水磨坑溪) 的西爿,漢人帶東爿。自溪頭到溪尾攏是翻社,分別是頂社,中siām,下社。所以水磨坑溪嘛叫做番仔溝 (番仔溝)。頂射嘛叫做三層徛 (三層崎),社子着今的貴仔坑 (貴子坑) 水土保持教學園區附近。中社着智仁里佮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北勢。下社的社指着豐年里河平路二段以西,捷運路線兩爿,居民姓號,潘 ͘的卡濟.[1]
歷史[修改]
地號名是對平埔族社名Harabe來 ͘的,意思是 “要佮嘛嘛吼”。 Harabe謝着17世紀以前,八里分社 (八里坌社) 較有世頭的時,是徛着今仔日新北市八里區的挖仔尾 (挖仔尾) 彼爿。因為彼號所在倚海,無法度政小米,後壁關音山的山坡第嘛無改濟野錄通好掠,莊內人干焦會當掠魚罔計日,無別項物仔通食,社內的囡仔北斗要,就定定咧吼.[1]
1635年,大八里分社 (大八里坌社) 予歐洲殖民者討發,社人就按呢走去淡水河對岸的乾豆地區,有一陣人着忠義山冬坎的德為仔建立小八里分社 (小八里坌社),另外一陣人走去忠義山東崁,就是夏lā別社.[1]
台灣清國末期到人本時代前期,夏lā別地區是一个街莊,叫做夏lā別莊 (嗄嘮別庄 Harape/Karōpe?),隸屬着芝蘭二堡 (芝蘭二堡)。彼庄的北爿有小八里分庄 (小八里坌庄)、小坪頂庄 (小坪頂庄),東爿有頂北投庄 (頂北投庄),北投庄,南平基隆河對岸是中洲埔庄 (中洲埔庄),西爿淡水河對岸是成仔寮庄 (成仔藔庄),大八里分庄 (大八里坌庄).[2]
1901年11月,夏lā別莊隸屬着臺北廳,編入第13區。 1906年1月,第13區改名 "北投區"。 1920年,改做夏lā別大利,隸屬着台北州七星郡北投庄,大利下跤有夏lā別,乾豆2个小字名.[3] 1940年北投莊升格為北投街。
1945年,北投街改制圍北投陣,隸屬着臺北拐。 1949年,北斗鎮佮士林鎮合並做火,改隸屬着新成立的草山管理局。 1950年草山改名陽明山,草山管理局嘛改名做陽明山關理局,夏lā別佮北投鎮灣仔隸屬着伊下跤。 1968年7月,臺北市改制做院轄市,北投鎮hŏng併合 ͘立去,成做北投區。 1990年3月,臺北市區畫重話,夏lā別原仔屬於北投區。
交通[修改]
臺北捷運[修改]
- Lua 錯誤 於第80行的package.lua中:module 'Module:Adjacent stations/Taipei Metro' not found。淡水信義線
公路[修改]
宗教[修改]
- 泛仔取保特宮 (王爺廟)
備註[修改]
- ^ 有足濟資料攏是寫 “牛磨坑溪”.[1] 總͘是,咱干焦揣有 “水磨坑溪”,揣無 “牛磨坑溪”.[4] 可能是遐的資料寫毋著 ͘壓。
參考資料[修改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