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日本時代的行政區,攏總歷經十擺更動。對一開始1895年的 "三縣一廳",一直到最後1926年的 "五週三廳"。值得注意的是,和前幾擺區衛相比, 1920年彼擺的區衛所持續的時間是上長的,嘛佇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民政府佇台灣的行政區衛。
另外,綴1920年的州郡新地名規劃佮號名,部分台灣的古早地名嘛綴伊做改變。比論打狗改做高雄; 阿猴改做屏東; 錫口改做松山; 枋橋改做板橋; A公店改做岡山; 媽宮改做馬公等等,而且多數保留到今。
各時期的行政區畫分[修改]
日本時代初期的1895年到1898年,台灣行政區衛因為穩定統治的需要,變化相當頻繁。
|
公元紀年
|
日本年號
|
行政區衛
|
|
公元紀年
|
日本年號
|
行政區衛
|
縣制時期
|
1895年5月 ~ 1895年8月
|
明治28年5月 ~ 28年8月
|
三縣一廳
|
廳制時期
|
1901年11月 ~ 1909年10月
|
明治34年11月 ~ 42年10月
|
二十廳
|
1895年8月 ~ 1896年3月
|
明治28年8月 ~ 29年3月
|
一縣兩民政支部一廳
|
1909年10月 ~ 1920年8月
|
明治42年10月 ~ 大正9年8月
|
十二廳
|
1896年4月 ~ 1897年6月
|
明治29年4月—明治30年6月
|
三縣一廳
|
州制時期
|
1920年9月 ~ 1926年6月
|
大正9年9月—大正15年6月
|
五週字廳
|
1897年6月 ~ 1898年6月
|
明治30年6月—明治31年6月
|
六縣三廳
|
1926年7月 ~ 1945年10月
|
大正15年7月—昭和20年10月
|
五週三廳
|
1898年6月 ~ 1901年4月
|
明治31年6月—明治34年4月
|
三縣三廳
|
1901年5月 ~ 1901年11月
|
明治34年5月—明治34年11月
|
三縣四廳
|
縣制時期 (1895年 ~ 1901年)[修改]
三縣一廳[修改]
日本軍對佇猶未登陸台灣進前,就佇5月21號公佈台灣總督府假條例 (台灣總督府假條例) 佮台灣總督府假條例制定 (台灣總督府假條例制定),提供相關政令的法源,並佇6月28號公佈臺灣島地方假官制制定件 (台灣島地方假官制制定件), 7月3號公佈地方官假官制制定件 (地方官假官制制定件) 來畫設地方行政區,以清政府時代的三府一直隸州為基礎,畫分三kōng一廳,並佇縣之下設有12支廳:
- 臺北縣: 家人支廳,宜蘭支廳,淡水支廳,新竹支廳
- 臺灣縣: 苗栗支廳,彰化支廳,埔里支廳,雲林支廳
- 臺南縣: 嘉義支廳,鳳山支廳,恆春支廳,臺東支廳
- 澎湖島廳
不過按呢的畫分煞受限紛擾的台灣社會,無法度有效實行。
一縣兩民政支部一廳[修改]
台灣總督府針對新竹以南个地區因為接管上的困難, su0iàu分方佇地方地理上的配合,所以來廢止臺灣縣佮臺南縣,成立台灣民政支部佮臺南民政支部,下底設出張所 (出張所):
- 臺北縣: 家人,宜蘭,淡水,新竹5个支廳。
- 台灣民政支部: 苗栗,鹿港,埔里社,雲林4个出張所。
- 臺南民政支部: 嘉義,安平,鳳山,恆春,臺東5个出張所。
- 澎湖島廳
三縣一廳[修改]
六縣三廳[修改]
三縣三廳[修改]
三縣四廳[修改]
廳制時期 (1901年 ~ 1920年)[修改]
二十廳[修改]
十二廳[修改]
州制時期 (1920年 ~ 1945年)[修改]
大正9年 (1920年) 9月1號起,台灣實行臺灣總督府第47號所發佈的州廳管轄區域甲制度如下:
戰後的改制[修改]
|
---|
| 3縣1廳 (1895年 ~ 1897年) | |
---|
| 6縣3廳 (1897年 ~ 1898年) | |
---|
| 3縣4廳 (1898年 ~ 1901年) | |
---|
| 20廳 (1901年 ~ 1909年) | |
---|
| 12廳 (1909年 ~ 1920年) | |
---|
| 5州3廳 (1920年 ~ 1945年) | |
---|
|